<cite id="f5px7"></cite>

<sub id="f5px7"><menuitem id="f5px7"></menuitem></sub>

    <ruby id="f5px7"></ruby>

    <dfn id="f5px7"><listing id="f5px7"><i id="f5px7"></i></listing></dfn>

    <nobr id="f5px7"><listing id="f5px7"></listing></nobr>

      親赴前線 宋慶齡兩次淞滬抗戰兩次挺身而出
      發布時間:2017-07-11 10:05:10

      宋慶齡親赴十九路軍前線指揮部慰問

      親赴前線1932年1月28日,侵華日軍在上海發動“一·二八”事變,分幾路從租界向閘北一帶進攻。十九路軍在民眾的抗日浪潮推動下,抵制蔣介石的命令,奮起反抗。

      1月30日,宋慶齡和何香凝一起赴真如十九路軍前線指揮部慰問,她熱情地褒獎該軍洗刷了“九一八”不戰而退的恥辱,還向陣地上的官兵發表演說:“你們抗戰的槍聲一響,海內海外,男女老幼,都覺得出了口氣!億萬同胞聲援你們,支持你們!”2月6日,宋慶齡偕宋子文夫人張樂怡再次到真如鎮犒軍,她在巡視戰地時邀軍長蔡廷鍇合影,并手捧戰利品——日軍炮彈在殘壁前留影。2月12日,宋慶齡又前往吳淞,她不顧敵機在上空盤旋,毅然到前沿陣地向官兵致意,而且對旅長翁照垣說:“守吳淞之功極偉,尤望繼續奮斗,不使我中國有寸土入于敵人之手。”翁照垣當即代表全旅官兵回答:“以衛土為責之將士,決不使敵人稍肆橫暴,使敵人決無越雷池一步之機會。”宋慶齡冒著危險親臨前線,極大地鼓舞了十九路軍的士氣。

      因為國民黨當局沒有發給棉衣,并拖欠軍餉,十九路軍官兵在數九嚴寒僅穿單薄衣褲。宋慶齡從前線歸來,立即發動各界緊急提供御寒衣物,得到踴躍響應。數日之內,三萬多套棉衣、絲棉背心分批送到陣地。在十九路軍頑強作戰之際,后方也形成一條戰線——以滬西為主的日商紗廠工人同盟罷工。宋慶齡曾邀上海民眾反日救國聯合會黨團書記吳馳湘到寓所,了解工人斗爭和生活情況,并請代將兩萬元支票轉交滬西罷工委員會。此后,她又設法再次為罷工工人籌集捐助。

      其間,宋慶齡很注意發揮輿論宣傳的作用。宋慶齡和陶行知等曾與《申報》總經理史量才討論該報的言論方針,認為它應有更鮮明的支持抗戰主張。因而,這份全國影響最大的報紙對前線戰況和民眾抗日動態等都及時報道,并曾出版增刊。

      與此同時,宋慶齡作為國際反帝同盟的領導成員,還呼吁各國著名人士主持正義,譴責日本侵略中國。這產生很大反響,如高爾基于3月2日在蘇聯《消息報》發表《響應孫中山夫人宋慶齡的呼吁》,其中說:“援助中國——世界無產階級團結的表現——這是一個偉大的事業。”

      上海軍民團結一致,同仇敵愾,在一個多月中給來犯之敵以沉重打擊。但國民黨當局堅持不抵抗政策,3月初日軍在太倉瀏河登陸,十九路軍腹背受敵被迫撤離,許多傷員留在當地。宋慶齡鑒于原戰時醫院力量分散,便與何香凝等積極奔走,借徐家匯交通大學部分校舍建起“國民傷兵醫院”,使傷員們都得到妥善安置和治療。

      再度挺身而出

      1937年8月13日,侵華日軍發動“八·一三”事變,瘋狂進攻上海,中國駐軍頑強抵抗,開始了歷時三個月的浴血奮戰。在隆隆炮聲中,宋慶齡挺身而出,對于推動抗日救亡發揮了極重要的作用。

      宋慶齡與何香凝在盧溝橋事變發生不久,就以原救國會的婦女領袖為骨干,聯絡孔祥熙夫人宋靄齡、張學良夫人于鳳至等,發起成立上海婦女抗敵后援會(后易名)。在此次淞滬抗戰期間,該會辦班培訓了兩千余名臨時護士,并依靠婦女們征集了大批繃帶、紗布、紅藥水和食品等送往各醫院及陣地。據1937年9月24日的《救亡日報》報道,該會還組織婦女們為前線趕做衣服、被褥,“除由全體會員縫制外,并請家庭婦女及難民收容所的難民婦女縫制……預備頂少要縫制成三萬件”。

      在硝煙彌漫的日子里,宋慶齡不辭辛勞去各處發表演講,產生很大社會影響。如有一次,宋慶齡來到上海南洋女中,用近一小時向師生們介紹形勢,號召為抗戰出錢、出力;在她的鼓勵下,師生們深入社區開展募捐活動,短短數日僅小沙渡路(今西康路)一帶居民就趕做出千余件絲棉背心。據1937年9月9日的《中山日報》報道,廣東佛山有位老太捐出全部積蓄,并致函宋慶齡:“我雖婦人,愛國之心,不敢后人,茲特將數十年所積之國幣一千元匯呈政府,以作抗戰救國之用……”

      在領導婦女救亡工作的同時,宋慶齡熱忱地支持上海文化界救亡協會(簡稱“文協”)。她為“文協”的《救亡日報》寫過不少文章,如1937年10月15日在該報發表的《中國當前的急務》,具體地闡述了粉碎日本侵略陰謀的主張。當“文協”救護組發起募集救護品和慰問品時,她在百忙中抽空參加,為之籌到490余元。后“文協”救護組組織救護隊赴前線,她又自己出錢雇兩輛卡車接送傷員,并冒著危險乘車到陣地慰問將士。

      宋慶齡還以自己的特殊身份,積極尋求國際和平民主力量對中國的支持。1937年9月9日,宋慶齡與蔡元培等向西方各國文化科學界發表宣言,深刻揭露日軍暴行。9月17日,宋慶齡在《致英國工黨書》中譴責英國政府對日本侵華無動于衷,同時熱切期待英國工黨“在一切行動的場合上竭力支持中華民族壯烈的抗戰”。10月14日,宋慶齡致電美國總工會,希望該國工人抵制日貨,阻止將軍火運往日本。10月20日,宋慶齡在上海美商廣播電臺用英語向美國發表演講,其中說:“日本軍閥必定在我們的領土上遭遇滅亡”,“我們發動反抗這些法西斯暴徒的戰爭,不僅是為了我們自己,也是為了一切仍舊愛護自由民主的人們”。宋慶齡的正義行動,在世界上引起強烈反響,如愛因斯坦、杜威、羅素、羅曼·羅蘭等曾聯名吁請各國“共同抵制日貨,全力援助中國人民”。

      1937年11月12日,上海淪陷。宋慶齡接受中共中央領導人的建議,移居香港。次年6月,她在香港創建保衛中國同盟(中國福利會前身),更廣泛地爭取國際友人、海外僑胞從道義上和物資上支持抗戰。

      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版權所有 滬ICP備17031375號

      地址:上海市寶山區友誼路1號 電話:021-66786377(團體預約)

      滬公網安備 31011302004099 號   

      隔壁机长大叔是饿狼完结了吗_亚洲av片不卡无码一_日本a∨东京热高清一区_达达兔免费观看延禧攻略
      <cite id="f5px7"></cite>

      <sub id="f5px7"><menuitem id="f5px7"></menuitem></sub>

        <ruby id="f5px7"></ruby>

        <dfn id="f5px7"><listing id="f5px7"><i id="f5px7"></i></listing></dfn>

        <nobr id="f5px7"><listing id="f5px7"></listing></no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