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全民族抗戰暨八·一三淞滬會戰爆發82周年。82年前的今天,日本侵略者悍然進攻上海,淞滬大地陷入硝煙彌漫、生靈涂炭的危難之中,中國軍隊和各界民眾面對侵華日軍的瘋狂進攻,以同仇敵愾、浴血奮戰的英勇氣概,譜寫了氣壯山河的歷史篇章。
為緬懷在抗戰中英勇犧牲的英烈和不幸遇難的同胞,激發廣大市民“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的愛國情懷,今天上午9時,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舉行“紀念全民族抗戰暨八·一三淞滬會戰爆發82周年”活動。
來自社會各界200余人參加活動。
“匯聚”勝利火炬臺前,伴隨著雄壯的國歌聲儀式開始。
部隊指戰員代表在無名英雄紀念碑前向抗戰先烈敬獻花籃,全體人員肅立默哀。
今年,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以文教融合的形式,與上海市陶行知紀念館聯合舉辦的《陶行知與抗日戰爭》專題展覽,于今天揭幕并對外展出,持續打響上海紅色文化品牌。
陶行知先生是中國人民教育家、思想家、民主主義戰士、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愛國者,是中國民主同盟和中國人民救國會的主要領導人之一。
抗日戰爭時期,陶行知先生響應中國共產黨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號召,團結大批愛國人士,積極投身抗日救亡運動,參與發起上海文化界救國會,組織國難教育社等,并以國民外交使節的身份出訪歐美、亞非28個國家和地區,向世界各國宣傳中國人民抗日救國的主張,動員海外華僑和各國人民支援中國人民抗戰,為抗日戰爭全面勝利做出了不朽的貢獻。
展覽以豐富翔實的史料,圖文并茂地展示陶行知先生作為一位偉大的愛國者, 在抗日戰爭的各個歷史時期,積極從事反抗外來侵略、爭取民族獨立與解放的事跡。本次展覽在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專題展廳展出,為期1個月。
參加紀念活動的各界代表向無名英雄紀念碑敬獻鮮花,銘記歷史警世鐘聲響徹寶山上空。
血的教訓時刻提醒愛好和平的人們也要警鐘長鳴、以史為鑒、面向未來、富國強軍,在新時代的新里程中高歌猛進!
文物介紹
石湘濤工作用英文打字機
石湘濤(1909.4—1970.12),自幼接受中華傳統文化教育,在日留學期間,眼見國難日益深重,毅然返回祖國,投入上海進步人士組織的反帝大同盟活動,直接參與上海人民的抗日斗爭,并與夏衍等共同開辟上??箲鹞幕嚨?。
曹聚仁簽贈給好友葉靈鳳的《中國抗戰畫史》和《八年抗戰大畫史》
曹聚仁,民國著名記者、作家。“九·一八”事變爆發后,他和朋友們創辦《濤聲》、《芒種》等刊物,與魯迅等交往甚密。1937年八一三淞滬會戰爆發后,由于時任戰地記者的他對淞滬戰場出色的現場報道,被聘為戰地特派記者。
1934年仁聲印書局出版的《仁聲歌集》
此書收集大量膾炙人口、鼓舞民族士氣的愛國抗戰歌曲和中國著名現代畫家、美術教育家徐悲鴻所繪《田橫五百士》等作品。
山海工學團十六周年校慶紀念特刊
山海工學團是陶行知1932年10月創辦的一種特殊的鄉村教育組織。1933年后,成為中共地下黨組織的一個活動據點,開展國難教育。
梅友文藝社半月刊手抄本
“梅友文藝社”半月刊作為秘密宣傳抗日思想、團結教育青年的進步刊物,作品通過詩歌、隨感、小品等形式揭露侵華日軍的暴行,反映淪陷區生活在水深火熱中人民的悲哀,從而激發青年的抗日愛國熱情。
《淞滬抗戰中的紅十字》講座
同時,由上海市紅十字會主辦,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協辦的《淞滬抗戰中的紅十字》主題講座在淞滬館召開。
來自上海市紅十字會的崔海燕向大家講述淞滬抗戰中紅十字會的故事,讓82年前那段烽火歲月重現眼前。
據不完全統計,在兩次淞滬抗戰期間,中國紅十字會組織40余個傷兵醫院、20余支救護隊,救治幾萬名受傷兵民。其中,羅店紅十字四烈士、上海紅十字會煤業救護隊等故事傳誦至今,南市難民區作為戰時保護平民安全的成功范例,更被寫入《日內瓦公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