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2019年度工作總結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也是上海解放70周年。我館(所)在局黨組的正確領導下,勵精圖治、奮發有為地在實施淞滬館二期擴建工程的同時,圓滿完成上海解放紀念館功能提升改陳布展項目,積極做好慶祝上海解放70周年系列活動等,持之以恒打響紅色文化品牌,深入開展抗戰史研究,扎實推進文物保護,有序推動寶山博聯工作,出色完成了既定工作目標,深耕厚植紅色基因。
一、2019年重點工作
(一)守初心擔使命,圓滿完成“上海解放紀念館功能提升改陳布展”項目。
寶山是片紅色熱土,聚焦“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上海解放70周年”,貫徹落實中央《關于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的通知》文件精神,根據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實施上海市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見》要求:“提升上海解放紀念館展示教育功能”,今年7月,區委、區政府正式啟動上海解放紀念館修繕改造和提升工程。我館在兼顧推進淞滬館二期擴建工程及確保館(所)日常工作正常開展的同時,承接了改陳布展任務,并確保了任務如期完成。
面對改陳布展的要求高、任務重、時間緊三大難題,我館始終以對革命先烈、光榮傳統的崇敬之心,以對革命事業薪火相傳高度負責的使命感,勇往直前、開足馬力、下定決心、日夜兼工,切實筑牢守初心擔使命的思想根基。一是對標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攻堅克難、全力以赴推進落實項目進程。從7月開始籌備到9月26日完工開放,在不到三個月的時間里,在市委宣傳部、市委黨史研究室、市檔案局等有關部門,復旦大學余子道教授等學術專家,原上海市歷史博物館館長張嵐等展陳專家的大力支持下,在區委、區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在區有關部門的通力協助下,完成了項目流程、陳展大綱的編撰、專家論證、報審,陳展設計方案的形成、深化、評審和完善,文物征集、藝術品創作等一系列工作任務。二是頂住壓力、堅定不移、爭分奪秒上演“逆襲”式改變。我館根據相關部門及專家的建議和意見進行不斷整改和精細化。尤其是在9月20日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潘敏等考察現場并提出了諸多意見后,在汪書記多次親臨現場指導和區委宣傳部、區文旅局領導全程支持領導下,館工作人員、設計公司、包括淞滬館物業人員不計得失、不分彼此、不分晝夜地發揚“白加黑”“5+2”的工作精神,對展板文字和照片進行反復校對與完善,對展覽文物的合理擺放進行反復琢磨與推敲,對講解詞的合理表述與亮點突出進行反復斟酌與精煉,對展廳的衛生環境進行反復布置與清潔。大家以館為家、通宵達旦、奮勇拼搏,擰成一股繩!五天時間里上演了“逆襲”式改變,圓滿完成項目任務。三是市領導高度肯定,不忘初心再出發。9月26日市委書記李強等市領導到館參觀考察,對館的主題展覽予以高度贊揚和肯定。紀念館以嶄新形象和全新面貌于9月30日正式對外開放,在進一步增強感染力、感召力和影響力,組織引領黨員干部群眾緬懷革命先烈、接受革命教育、激勵革命斗志等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戰上海”文化品牌引起高度關注,央級、市級等各級媒體競相報道,社會各界人士紛紛前來觀展,好評不斷,影響廣泛。開館僅十余天,參觀人數達1萬人次。面對參觀熱潮,我館不斷增強守初心擔使命的思想和行動自覺,統籌做好解放館和淞滬館的接待任務。
(二)堅持“文物保護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全面貫徹“讓文物說話”精神。
1、上海少年村舊址、梵王宮修繕保護工程順利完工。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保護歷史文物是國家法律賦予每個人的責任,也是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我館(所)根據國家文物局《關于進一步加強不可移動文物基礎工作的通知》要求,按照“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文物工作方針,攻堅克難、多措并舉,扎實推動寶山不可移動文物的修復保護工作。在去年侵華日軍小川沙登陸處易地保護竣工并對外開放后,上海少年村舊址、梵王宮也于今年順利完工,并將進行屬地化移交工作。修繕后的三處不可移動文物在環境保護和文物利用上都有了顯著的改善和提高,充分發揮其歷史、科學、藝術價值以及社會文化價值。
2、其他不可移動文物工作:一是完成86處不可移動文物說明牌及二維碼導覽立牌工作;二是召開專家論證會,完善聚龍橋、錢世楨墓和花神堂修繕設計方案,完成保護工程行政審批事項;三是完成區內92家文物、博物館單位火災隱患排查整治工作,對大中華紗廠及華豐紗廠、寶山孔廟大成殿、上海玻璃博物館等12處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和博物館實施專項檢查,成效顯著;四是進一步加強與各街鎮的聯系,定期開展不可移動文物的安全指導和巡視工作;五是完成顧村鎮歸王村、廟行蘊藻浜新發現的文物石碑的遷回保護工作。
3、可移動文物工作:一是完成完成43件/套館藏文物防護保養;二是完成185件/套館藏文物的二維碼導覽;三是征集得350件/套珍貴館藏文物。
(三)創新“文化傳播形式”,持續唱響“紅色旋律”。
全年我館(所)組織舉辦的各類紀念活動、學術研討會、講座、未成年人活動及烽火系列活動等共110余場次,共舉辦各類專題展覽、巡回展覽16個。淞滬館接待團隊(有中華人民共和國退役軍人事務部、國務院港澳辦、中央第十三巡查組等中央機構,市政協、市委宣傳部、市出版局等市級機構,全國各地抗戰類紀念館、學校、企事業單位等)共計2894批次,到館參觀人數55.65萬人次;陳化成紀念館、孔廟大成殿共接待參觀人數18.9萬人次;上海解放紀念館開館至今2個月時間接待人數3.58人次。全年共發布微信、微博184條,閱讀量達103.2萬次,官方網站瀏覽量8.8萬次。全年活動受到新華社、央廣網、解放日報、人民日報、文匯報、上海電視臺、東方衛視、勞動報、新民晚報等市級以上新聞媒體競相報道,國家級媒體報道共9篇,市級媒體報道共97篇,“紅色旋律”持續唱響,影響力和覆蓋面不斷擴大。
1、多種方式弘揚紅色文化。
(1)紀念活動莊嚴肅穆。全年舉辦了一·二八淞滬抗戰87周年、八·一三淞滬抗戰82周年系列紀念活動、紀念抗戰勝利74周年活動、烈士紀念日活動等多場重大宣傳教育活動(詳見附件1)。通過舉行祭悼儀式,表達對先烈和遇難同胞的緬懷之情,進一步擴大社會影響力與公眾參與度,弘揚偉大的抗戰精神,引領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2)專題展覽層出不窮。全年共舉辦16個專題展覽(詳見附件2)。如為慶祝上海解放70周年,圍繞“寶山區慶祝上海解放70周年”慶?;顒?,策劃推出《戰上海——慶祝上海解放70周年主題展》。區四套班子領導、粟裕將軍的兒子、原北京軍區副司令員粟戎中將等8位將軍等出席開幕式,展覽受到廣泛好評。
(3)社會實踐廣受歡迎。一是開展中小學生“立根、立本、立品、立志”社會實踐活動,吸引寶山區內18所學校學生參觀,接受愛國主義教育。二是開展“烽火”系列活動。“烽火小課堂”家庭親子互動項目受區內小朋友爭相報名;每月一場的“烽火講壇”,邀請了各領域的資深專家開講,成為中小學生豐富課外知識的好去處。
2、多方渠道發展合作共贏。
(1)發展共建單位區域化發展。3月23日,與上海老年大學寶山分校聯合開展上海市民文化服務日活動,并舉辦《丹青敷彩歌盛世 翰墨飄香頌和諧》國畫展等。
(2)發展兄弟館共享化合作。4月4日,與撫順平頂山慘案紀念館聯合舉辦《平頂山慘案》史實展。8月13日,與陶行知紀念館聯合舉辦《陶行知與抗日戰爭》專題展覽。并將展覽送出去,與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合作舉辦《文史資料專題展》等。
(3)積極參與全國聯動,發揮集成效應。7月7日,與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等全國20余家抗戰類紀念館同步舉行紀念全民族抗戰爆發82周年活動,讓抗戰精神持續發揚光大。
(四)發揮“寶山博聯平臺效應”,全新推出“奇妙夜”體驗模式。
博聯成員單位全年累計參觀人數247萬余人次,累計活動1997場次,參與人數275萬余人次。
1、博物館奇妙夜全新體驗:今年,圍繞“5·18國際博物館日”主題“作為文化中樞的博物館:傳統的未來”,寶博聯全新推出“博物館奇妙夜”系列活動,向社會公開招募青少年,在上海木文化博物館、淞滬館、陶行知紀念館、聞道園、龍現代美術館等體驗一段段“奇妙夜”的青春旅程,受到廣大青少年朋友的熱烈歡迎。
2、主題活動錦上添花:結合“5·18國際博物館日”,與上海非物質文化遺產單位——羅涇十字挑花共同體驗了一場“見人見物見生活”的十字挑花技藝課,并在寶山孔廟大成殿展出47幅十字挑花作品。樸實的構圖,簡潔的線條,將描繪對象的本質刻劃得十分清晰,可謂別具匠心。6月8日,結合“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寶博聯開展了“保護革命文物,傳承紅色基因”主題講座:“古典家具技藝的遺產——榫卯”,吸引了眾多觀眾的參與。
(五)依托“上??箲鹋c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研究會”平臺,深根挖掘學術研究內涵。
一是課研活動內容豐富。1月24日,召開紀念一·二八淞滬抗戰87周年座談會,進一步深入研究淞滬抗戰史;3月21日,承辦市哲學社會科學重大課題“上??箲鹋c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研究”課題結項評審會 ;與市社科院研究所共同舉辦《五四運動在上海史料選輯》“五四”百年紀念活動和第18屆上海市科普周活動;參與“偉大的歷史性轉折——紀念上海解放70周年”;方志敏與《可愛的中國》專題講座及慶祝上海解放70周年主題展覽等。二是出版書籍成果豐碩。編撰、出版《淞滬抗戰史料叢書》續四,編撰、出版《上??箲鹧芯俊返谝?、二冊,編撰、出版《寶山文博》2019年共四期。
(六)穩步推進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二期擴建工程。
今年是淞滬館擴建二期工程穩步推進的關鍵之年,在市委宣傳部、市委黨史研究室的關心指導下,初步形成新館《艱苦卓絕—上??箲鹋c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展覽陳列大綱固化稿,并積極推進陳列布展項目進程。
(七)加強隊伍建設,營造全員學習濃厚氛圍。
聚焦新中國成立70周年,以初心引領行動、初心為民行動、初心建功行動為抓手,組織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一是組織全員學習收看新中國成立70周年慶祝大會、閱兵、群眾游行的實況轉播,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慶祝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二是組織黨員赴張聞天生平故居、上海戰役浦東紀念館等開展教育活動;三是開展交通志愿活動、“憲法宣傳周”活動等。四是開展職工培訓,鼓勵黨員和職工崗位成才,立足崗位作貢獻,加強業務知識學習。督促全員每日登錄“學習強國”平臺學習,營造全員學習的濃厚氛圍。
(八)做好館(所)機構編制調整相關事宜。
根據寶委編委【2019】29號文件《關于調整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等事業單位機構編制的通知》,做好區文保所的資產清算與撤銷、館所人員合并、崗位設置調整等工作,并進一步加強單位隊伍建設,以滿足調整后的實際所需。
(九)全年單位和個人共獲得市級以上榮譽4項,區級榮譽2項(詳見附件4)。
二、2020年工作打算
(二)繼續做好文物的保護和利用。一是對不可移動文物增添說明牌和標識二維碼;二是完成梵王宮、上海少年村舊址等重點不可移動文物的移交工作;三是繼續做好文物征集、館藏文物數字化及可移動文物的復制與修復工作。
(三)推陳出新,做好宣傳教育展示工作。圍繞主題內容,不斷創新模式,做好“1·28”、“8·13”、“5·18”、抗戰勝利日、烈士紀念日、國家公祭日、上海解放紀念日等宣傳教育活動,舉辦專題展覽,定期開展“烽火”系列教育活動等。
(四)做好寶山博物館聯盟工作。發揮橋梁作用,促進區域博物館資源共享、合作共贏,促進寶山文博行業蓬勃發展。
(五)積極發揮上??箲鹧芯繒饔?。積極參與市社聯與市社團相關活動,收集整理14年上??箲鹗妨?,開展上??箲鹧芯恐菐旃ぷ?,開展“上??箲鹑?rdquo;課題研究。
(六)做好隊伍建設工作。根據機構編制調整的要求,結合單位實際,做好全館(所)的人員安排,加強職工培訓和人才培養,提升職工的綜合素質。
(七)發揮平臺作用,實現資源共享。進一步依托國際二戰博物館協會、中國博物館協會紀念館專業委員會、寶山區博物館聯盟等平臺,探索行業管理,整合紅色資源,廣泛開展國內外館際交流,實現資源共享、共同發展。
我們將自覺承擔起新的文化使命,為打響紅色文化品牌,傳承紅色基因,凝聚新時代愛國主義的磅礴偉力而不懈奮斗。
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寶山區文物保護管理所)
2020年1月6日